法护青春,智润未来

作者:初二7班 梁辰一 发布日期:2025-03-21

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,3月18日我们班在团委潘珣书记、张小华老师、刘细谦老师的带领下,走进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,开展了一场以“法治之光 护航青春”为主题的法治研学之旅。

第三法庭内上演着法律的庄严时刻,同学们旁听商标侵权民事案件庭审,语音转写技术实时生成电子笔录的科技应用、法官抽丝剥茧的严谨质证、律师团队唇枪舌剑的专业交锋,让课本中“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”的铅字变得立体可感。

当庭审结束后,同学们在法院团委简圣钊书记、李高嵩副书记的引领下,开启了一场法治文化探索之旅。少年法庭内,环形布局打破传统法庭的森严,墙上的水墨丹青传递着司法温度;“和韵”雕塑前,草书“和”字与墨斗线连城一线,上方是不同写法的“法”字透光天花设计,两边的柱子上还巧妙地雕刻着利剑。一张“法”网是对公民权利的维护,两把“利剑”是坚定用法律的刚性与力量去惩恶扬善、定分止争。在了解到执行直播、网络拍卖、调解中心等创新举措时,我们才明白“原来法院不仅是解决纠纷的场所,更是社会治理的智慧中枢。” ??

庭后交流环节,主审法官陈文超用年均审结600余件案件的经历诠释着法治工作者的坚守。陈法官说:“每份判决都要平衡法理与人情,既要逻辑缜密,也要关照现实。”当被问及职业生涯的感悟,他笑言“破茧方能成蝶”——正是无数个与挫败交锋的日夜,铸就了守护公平正义的铠甲。他的事迹为“德法交融”的法治精神写下生动注脚,让“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防线”的思政金句变得真实可触。

活动尾声,同学们手捧研学证书,在相机面前定格青春与法治同框的瞬间。潘珣老师代表学校赠予纪念书籍表示感谢,并期待能有开展更多的法治教育活动的合作。

这场从课本走向实践的法治启蒙,不仅让“程序正义”“司法温度”等课本概念具象化,更在少年心田播下法治信仰的种子。从“研”中体会法律,从“学”中自出见解,在“行”中智润未来,少年们眼中跃动的光彩,恰似法治星火初燃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