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周 | 我实现了“水往高处流”!
——记劳动周水循环装置设计与制作活动
俗话说: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”那你听说过水往高处流吗?怀着这样的疑问,我和同学于3月26日走进了物理实验室,参加由陈宗祥、姚伟斌老师指导的劳动周水循环装置设计与制作活动。
活动伊始,老师为同学播放了一段视频,介绍了水循环装置的科学原理和操作步骤。原来就是将日常喝过的饮料瓶和吸管废物利用,制作一个?无需电力等外加动力?的水循环装置,实现水从下层容器到上层的持续流动啊!我不由对接下来的小组制作环节充满了期待。


随着老师一声“开始”,我和小组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。我们先把塑料瓶剪成若干部分,用吸管连接,满心想着能轻松搭建出理想中的水循环装置。然而,现实给了我们重重一击。我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热熔胶枪,按照步骤连接吸管和塑料瓶。虽尽力做到使连接处不漏水,但进行试验时吸管却没水流出。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,老师察觉到我们的困境,走过来耐心地帮我们查看装置。老师指出,在连接吸管和塑料瓶时,有的吸管长度过长,导致空气无法顺利进入瓶中。于是,我们修剪了部分吸管的长度,再次用热熔胶进行了加固密封。按照老师的指导,我们步步谨慎地操作,果然,水终于从吸管中流出了!我们不由欣喜地欢呼起来。
接下来的调试阶段,也不那么顺利。水循环的流速特别不稳定,一会可以畅快地流出,一会儿又只能滴出几滴水。为了找出原因,我和小伙伴反复往瓶中加入水,进行实验、比对,终于找到了问题。原来只是出水管管口位置过高,导致水压不够,低处的水就不能顺利流往高处了。我们又做了一点小调整,便成功模拟出了水循环的过程。
这次劳动周的水循环装置制作活动,让我收获满满。我不仅学会了运用科学知识实现了“水往高处流”的奇迹,还锻炼了动手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我和伙伴通过团结协作、反复查验,感受到蕴藏于琐碎实验细节中的严谨的科学精神。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,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成长。






?